本協會參訪台灣各玻璃工廠,實際了解產業的興衰。吹製玻璃非一般琉璃珠、細熱塑的噴槍創作或平版熱溶,其需要使用玻璃溶解窯、升溫窯、徐冷爐,也需要有一定的空間環境。台灣吹製玻璃沒有熟成如日本般,使用玻璃創作活動式專用車。定點式的窯爐建置是工欲善其事的基礎。當廠房大都建置在新竹、苗栗工業區,小型創作工坊亦是土法煉鋼式的架構,熱血藝術家在創作環境的限制下,相繼轉型與放棄。
本協會開始對窯爐建置的安全性評估與實驗,先後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板橋大觀路2段28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和平東路2段134號藝術館2樓室內進行窯爐環境創作,安全測試與聲音評估,另針對環保進行日本技引廢熱回收研究(亦取得經濟部SBIR研發補助結案),增加玻璃工坊建置的可行性。
經聯繫與現場參訪,瞭解到吹製玻璃大宗的竹苗地區,因為沒有正規教育課程培訓,工廠僅能以傳統師徒制進行複製式學習,沒有理論與通識教育建構。大學教育課程中,僅有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經劉得劭教授經驗,架設尚稱完善的吹製玻璃教室,其他如台藝大亦屬產學合作私人所有。沒有教育學分制,無法培育師資人才,沒有師資焉有傳承機會?台灣吹製玻璃產業也只能靠口耳相傳延續。
日本擁有吹製玻璃專屬的教育學校體系,每年固定培育專業玻璃人才。本協會特聘日本吹製玻璃大師–安井顯太 為顧問,對市場與創作傳承肩負一使命,故於每週六、日以產學交流模式租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玻璃教室窯爐,對外進行吹製玻璃DIY體驗與教學,其相關材料費之營收轉捐該校,指定玻璃教室使用。在累積吹製玻璃DIY體驗營專業後,亦開始籌備專業玻璃教室工坊事宜。
培訓具備:
1.「玻璃工藝」理論與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
2.「玻璃工藝」經營與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
3.「融合藝術與科技」能力的專業人才。
4.「高度就業競爭力」的專業人才。
5.「弘揚本土文化、開拓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
2007·2008 台藝大
2009 北教大
2012 協會首座窯爐建置 台北溫卅街(承租地目變更 損失投資)
2015年4月 第一教室/台北天母工坊,主要:DlY體驗、15公分小品創作。
2015年10月 第二教室/中壢工坊,主要:國際交流、25公分作品創作
本協會聘請日本吹製玻璃首席大師安井顕太為本協會硬體專業建置與技術創作顧問。
期盼:增設「玻璃創作大尺寸 升溫窯」,能見識 安井顕太大師 在台創作 大型作品。並協助學員創作及踏入職場機會之跳板。
本會皆會開立捐款收據。捐款人可用於當年度所得扣抵證明,請妥為保留收存。
(依《所得稅法》第17條,捐款總額在綜合所得稅總額20%內,可列舉扣除公益捐款扺稅)